目前分類:般若隨筆 (8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prajnatem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rajnatem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prajnatem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rajnatem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prajnatem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rajnatem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rajnatem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rajnatem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 May 21 Fri 2010 12:01
  • 放下



prajnatem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敬順言

prajnatem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rajnatem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rajnatem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rajnatem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prajnatem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到底擁有多少慈心呢?


prajnatem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給生氣一個的理由!


prajnatem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修學佛法就是要減輕我們的煩惱,


prajnatem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 Apr 04 Sun 2010 20:00


prajnatem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想一個人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總是有他的動機,修學佛法亦不例外。佛法雖有八萬法聚,但它的宗旨總不出四個範疇,即世界、為人生善、對治、第一義悉檀等,其中第一義即是佛法的最高真理,此為證方知;然而其它三類雖有不同的範疇及屬性,但其目的都是為了引人入第一義中,所以前三者是入第一義的方便。因此「沙門著教化」是不知何為修學的真目的。若說為了令法久住或廣度眾生,充其量這也只不過是好為人師的愛慢煩惱在作祟罷了!如真為令法久住或廣度眾生,是必須如說修行。如《遺教經》說:「自今已後,我諸弟子展轉行之,則是如來法身常在而不滅也。」有對法的實踐者與體證者才能令法久住或廣度眾生,而這些都是必須自己躬身行之的,不可光說不練。如總持一切經的阿難亦這麼說:「我從如來受持八萬法聚,初無是心:『我受此法,為教語他。』諸賢!但欲自御自息,自般涅槃故。」這豈不是修學佛法的最佳寫照嗎?


prajnatem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rajnatem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